核心提示:9月19日《光明日報》刊載我校畢耕副教授理論文章《全媒體時代主流意識形态的傳播策略》,南湖新聞網全文予以轉載。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意識形态決定文化前進方向和發展道路。必須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大衆化,建設具有強大凝聚力和引領力的社會主義意識形态,使全體人民在理想信念、價值理念、道德觀念上緊緊團結在一起。”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宣傳思想工作會議上強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必須把統一思想、凝聚力量作為宣傳思想工作的中心環節。”“做好新形勢下宣傳思想工作,必須自覺承擔起舉旗幟、聚民心、育新人、興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務。”
随着信息化的發展,尤其是以媒介融合為特征的全媒體時代的來臨,我國主流意識形态的傳播迎來了前所未有的機遇和挑戰。全媒體既包括報刊、廣播和電視等傳統媒體,也包括網絡、手機和移動終端等新興媒體,通過文字、聲音、影像等多種形式的有機融合,形成了信息量大、互動性強、内容豐富、形式多樣等獨特優勢,已迅速成為信息傳播的重要渠道。因此,在全媒體融合的時代語境下,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積極探索主流意識形态的傳播策略,具有重要意義。
加快構建現代傳播體系。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着力打造一批形态多樣、手段先進、具有競争力的新型主流媒體,建成幾家擁有強大實力和傳播力、公信力、影響力的新型媒體集團,形成立體多樣、融合發展的現代傳播體系。要實現對主流意識形态的有效傳播,必須堅持以先進技術為支撐、内容建設為根本,推動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在内容、渠道、平台、經營、管理等方面的深度融合,改革體制機制,再造生産流程,形成各司其職、分工協作、科學高效的傳播矩陣。在構建這一傳播體系的過程中,必須牢固樹立人才是關鍵、機制是根本的觀念,既要大力加強人才隊伍建設,建立一支政治強、業務精、紀律嚴、作風正、幹勁足的宣傳工作隊伍,又要建立健全決策流程與管理規範,還要加強信息溝通、事務協調與檢查監督,為主流意識形态的有效傳播提供堅實的組織基礎和完善的機制保障。
不斷創新和豐富傳播内容。新時代呼喚新思想,新實踐需要新理論。與時俱進、開拓創新的意識形态工作,能夠為黨和國家事業發展打牢思想根基、提供堅強保證。要讓主流意識形态工作為人們所認同,形成強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必須在傳播内容、話題選擇和議程設置上充分反映人民群衆的期待、願望與要求,密切關注群衆所關心的切身利益和社會熱點問題,及時為群衆答疑解難和排憂解惑。同時,要注意運用生動活潑的實踐案例或群衆身邊的真實故事來加以分析說明,切忌空談或者套用過時的理論。
注重傳播方式的發展變革。強化組織傳播。組織傳播以往一直都是主流意識形态傳播的重要形式,通過發布文件、集中學習、開會宣講、座談講解等方式進行,現在仍然需要繼續堅持并不斷改進和提高。注重人際傳播。人際傳播是常見而且有效的社會活動,主要采用訪問、面談、書信、電話和視頻等方式進行,既可以充分地發表意見,又有較強的互動性,有利于主流意識形态入腦入心。改善公共傳播。要積極拓展和不斷完善公共傳播的有效平台,注重發揮新聞媒體、圖書館、文博館和紅色文化基地等的傳播與教育功能,使主流意識形态的傳播路徑更加廣闊。
實現媒介形式的多樣化。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堅持正确輿論導向,高度重視傳播手段建設和創新,提高新聞輿論傳播力、引導力、影響力、公信力。要加強主流意識形态的有效傳播,必須大力拓展媒介渠道,實現媒介形式的多樣化。既要發揮報刊、廣播、電視等傳統媒體的優勢,又要借助網絡、手機和移動終端等新媒體渠道,還要進一步拓展博客、播客、微博、微信等自媒體平台,實現紙質、電子與實物等多種媒介的有機整合,建構起多樣化、立體化的傳播方式。
建立互動與反饋機制。由于客觀曆史條件的限制,過去對主流意識形态的傳播通常是單向直線式,往往忽略普通群衆的反饋意見,難以實現交流互動。随着互聯網的普及,越來越多的人通過網絡社區、論壇、貼吧、微博、微信等與政府機關、媒體單位等進行交流互動,發表觀點、意見和建議。因此,要加強主流意識形态傳播的針對性,必須盡快建立互動與反饋機制,拓展信息交流的有效通道,借助互聯網大數據的實時分析,及時發現和解決各種問題,并在交流反饋的過程中使黨的路線方針為群衆所理解和接受。
在以媒介融合為标志的全媒體時代,我們要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指導下,積極探索主流意識形态傳播的有效策略,大力建構科學高效的傳播體系,不斷加強傳播内容與方式的改革創新,講好中國故事,傳播中國聲音,唱響奮進凱歌,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統一思想、凝聚力量,促進全體人民在理想信念、價值理念、道德觀念上緊緊團結在一起,為服務黨和國家事業全局作出更大貢獻。
(本文作者:畢耕 系湖北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9455澳门新葡萄娱乐场大厅分中心特約研究員、9455澳门新葡萄娱乐场大厅國學部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