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 秦丹丹、李春柳)5月29日晚,雲南大學民族學與社會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媒體人類學研究所所長郭建斌教授做客我校“獅子山傳播學講壇”,作了題為“傳媒與鄉村:西方發展傳播理論與‘中國式’發展之間的張力”的雲端學術講座。講座持續約兩小時有餘,吸引了校内外近300名師生在線聆聽,9455澳门新葡萄娱乐场大厅廣告與傳播系主任喬同舟副教授擔任主持。
講座伊始,郭建斌教授先簡要回顧了“發展傳播學”這一理論,并對它的傳統路徑和新路徑進行比較和總結,指出該理論經曆了由關注個體變革轉向關注社會變革、由自上而下的擴散模式轉向自下而上的參與模式、由國家主導轉向社區自主的變化過程。但無論如何變化,發展傳播學都強調傳播和媒體在發展中扮演的重要角色。
緊接着,郭建斌教授開始引入三個案例,審視當代中國“傳媒與鄉村”的關系。“獨鄉”是郭建斌教授介紹的第一個案例,“獨鄉”即雲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貢山獨龍族怒族自治縣獨龍江鄉,是郭教授博士論文《獨鄉電視》誕生的地方,也是他20多年來持續觀察和研究的對象。郭建斌教授使用了多張照片,結合講解,從交通、居住環境、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四個方面,展示了該地20餘年的發展變化——經濟和生活條件越來越好的同時,精神危機卻日益嚴重。他聯系自己所做的相關研究,指出:“獨鄉”的社會發展更多是政府主導的,而傳媒内容并未直接成為當地社會發展的推力。由此追問:西方發展傳播理論能夠解釋“中國式”發展嗎?
随後,郭建斌教授又列出了第二個研究案例:他和團隊于1999年、2015年、2017年三次對同一樣本的追蹤調查。分析結果顯示,媒介對于個人觀念現代化的促進極為有限。這似乎也說明了傳媒與鄉村的發展并沒太大關系。但,果真如此嗎?
看着讨論區的疑惑和問題,郭建斌教授又引入了第三個研究案例:作為拓展個案的貴州省蓋寶村,并連線正在該村做調研的團隊成員姚靜老師介紹相關情況。原來,該村利用“快手”這一短視頻平台實現了整村脫貧,進而又成為包括央視、新華社等媒體關注的“網紅村”。與前面兩個案例不同,蓋寶村的發展說明了新媒體在推動鄉村發展中的潛力,其中精英的主體性與文化自覺,媒體循環與互激是重要因素。在介紹該案例的過程中,郭教授還援引“拓展個案法”提出者麥克·布洛維的理念“我們的研究從自己喜歡的理論開始,但并不是要尋找證據來支撐我們的理論,而是要尋找反證來深化我們的理論。”,來強調反思和重建之于民族志研究的重要性。
通過對三個案例的分析,郭建斌教授認為,我們“并非是要否定西方發展傳播學的相關理論,而是要思考,從中國實踐出發可能提出什麼樣的新問題,以及在理論上做出怎樣的新回答”,并特别強調“我們不要被理論牽着鼻子走,而要從現象着手,發現問題,這也是以往發展傳播學做的不到位的地方。”
講座尾聲,師生就民族志研究中現象與理論的關系、不同個案的關系、研究者的立場等問題和郭建斌教授進行了深入交流。郭建斌教授在案例講解中透露的極其艱辛的田野調查經曆,也讓聽衆們感念不已。主持人喬同舟副教授表示,郭教授是一位“貼地行走”的學者,他的人文情懷、反思精神和行動力都值得每一位學人學習,他今天的講座也許會“勸退”一部分人,但會激勵更多有志于傳播民族志研究的學者加入其中。
審核人:喬同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