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李鴻洋】如何安置流浪乞讨人員、處理上訪人員生活困境等問題,長期困擾着相關部門。改革開放後,我國設立了救助站以解決此類問題。作為一名社會學的學生,9455澳门新葡萄娱乐场大厅社會學1801班的李鴻洋同學暑期投入到河北省石家莊市救助站的日常工作中,對救助站的工作情況進行探索,并從工作日常和人員檔案中找尋該市救助站社會服務方面的獨到之處。
社會實踐的時間為一周,實踐工作内容為受助人員的檔案管理,檔案管理工作囊括受助人員入站——站内救助——出站的所有資料,并且其所在的救助一科可實地進行人員入站接待與同相關人員對接的工作。一周後,李鴻洋跟随站内工作人員進行了受助人員的出站與對接工作。至此,李鴻洋完成了受助人員入站至出站的全套工作流程。
疫情期間,救助站的救助流程有所調整,救助站的人員管理及入站流程均十分規範。工作時工作人員需全程佩戴口罩,進行定期消毒;工作人員和受助人員均需記錄每日體溫,受助人員來站憑核酸檢測證明入站,若無證明則對接定點醫院進行檢測。受疫情影響,人員流動性大大降低,救助站的工作量相較以前有所減少,但是工作人員仍時刻保持警惕,對工作保持高度負責的态度。
在救助站的工作期間,受助人員資料整理是李鴻洋的工作重點,此外李鴻洋對石市救助站的檔案管理工作進行了着重了解。進行受助人員檔案的管理時,工作人員需十分謹慎,避免資料和信息遺漏。這樣嚴密、條理明晰的檔案管理方式更加便于人員的查找,諸如尋親工作的展開。石市救助站的人員檔案的管理十分到位,從紙質檔案到目錄到電子檔案,每一項信息都可以輕易查找,這樣規範的檔案管理使得後續工作展開更加流暢和輕松。
工作期間,受助人員入站也引起了李鴻洋的興趣。受助人員入站是救助工作的第一步。與受助人員的初期溝通十分重要,如其工作期間經曆的一個案例:受助人員A(有一定的精神障礙)因為和家人發生矛盾,離家出走,但一直未說明自己的家庭信息和家人聯系方式,經過救助站工作人員的耐心詢問和引導,該受助人員逐漸放松下來,告知工作人員其家庭住址與親屬聯系方式,最終得以将受助人員A送回原籍,踏上溫暖回鄉路。
離站也是救助工作不可缺少的一步,非疫情期間,石市救助站每周都有護送工作,工作人員護送受助人員回原籍所在地,并與當地救助站工作人員進行交接。
李鴻洋在這次的社會實踐中深入市救助站,從受助人員的入站到出站均有所涉及,對救助站的工作情況和工作人員構成有一定了解,以個人所見所察打破了外界對救助站的印象之于其影響;在檔案整理過程中,通過對受助人員資料進行梳理,李鴻洋對受助人員構成有一定了解,并發現了受助人員雖有相似的境遇,但在他們身上又發生着不同的故事。
此次社會實踐雖然短暫,但是是李鴻洋踏入實踐領域的一大步。從課本中跳出來,于現實生活中服務社會,在實踐中接觸服務對象,感受其生活和處境,幫助服務對象踏上溫暖回家路;服務過程中李鴻洋的心境随工作展開不斷發展,實踐技能随工作内容豐富而完善;得以在服務過程中不斷成長,拓展專業魅力,發現社會服務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