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 王卓倫 秦雲莉)延安是中國革命的聖地,延安精神是我們黨寶貴的精神财富。7月15日至19日,在研究生輔導員王美琳老師帶領下,9455澳门新葡萄娱乐场大厅研究生團學組織學生骨幹代表秦雲莉、王卓倫、楊光輝、丁文轶、宋麗楠5人組成社會實踐小組,赴陝西延安紅色革命教育基地開展專題培訓和實地研學,重溫黨在延安十三年的奮鬥曆程,體悟黨的苦難輝煌,汲取黨的創業經驗,學習黨的精神财富。
重溫黨史,強化黨性
7月16日上午,延安市委黨校王娜老師帶領實踐小組參觀了中共中央西北局舊址和中共中央西北局紀念館。通過參觀學習,小組成員們清晰地了解了清澗起義、渭華起義、旬邑起義、陝北根據地第二次反“圍剿”、中國革命大本營奠基西北和1941年成立時中共中央西北局的相關情況及曆史實史。當組員們和一件件書寫着革命曆史的展陳實物面對面時,更加深刻地認識到當今人民的幸福生活都是由革命先輩前仆後繼、浴血奮戰換來的。
當日下午,實踐小組參觀了楊家嶺舊址,并學習了由延安紅色文化教育研究中心秘書長、陝西省延安精神專題培訓講師團成員樊建榮副教授帶來的專題講座《“以窯洞對”走上新征程》。1945年,黃炎培先生在延安向毛澤東同志提出中國共産黨能不能跳出曆史上“其興也勃焉,其亡也忽焉”的曆史周期率。毛澤東同志以“民主”作為答案。人民群衆是黨的根本力量來源,密切聯系群衆也正是我黨最大地政治優勢。小組成員深刻認識到,雖然“窯洞對”的故事已經過去七十餘年,但其傳達出的時代精神卻越發渾厚,它時刻提醒着我們,隻有不斷增強憂患意識、始終居安思危,以徹底的自我革命精神勘誤糾錯、革故鼎新,才能确保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這條航船劈波斬浪、一往無前。
不忘英烈,增強信仰
7月17日,實踐小組集體參觀了棗園革命舊址,聆聽學習由中國延安幹部學院黨史教研室講師徐雯婷講授的《張思德精神與為人民服務》。張思德同志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典範。為悼念張思德,中央機關和中央警備團在延安棗園溝口的操場上為張思德舉行追悼大會。毛澤東參加了追悼會,親筆題寫 “向為人民利益而犧牲的張思德同志緻敬”的挽詞,并發表了《為人民服務》這一重要講話,高度贊揚了張思德同志完全、徹底為人民服務的思想境界和革命精神。王卓倫同學談到:“在棗園裡,我仿佛重溫了那段艱苦卓絕的革命曆程,了解了革命先輩們艱苦卓絕的奮鬥事迹,深刻體會到黨和人民群衆的緊密聯系。為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我們要銘記當年的苦難輝煌,繼承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将延安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學思踐悟,共築未來
7月17日下午,培訓班前往甘泉縣象鼻子灣村參觀毛澤東雪地講話舊址。1935年11月,毛澤東同志在此發表了著名的“雪地講話”,莊嚴宣告“長征以我們的勝利和敵人的失敗而告結束。”在總結長征時,他指出:“長征是宣言書,長征是宣傳隊,長征是播種機。”這是對長征的第一次全面總結;他憑借高瞻遠矚的戰略眼光,論證當前革命形勢正在向高潮發展;他号召中央紅軍以身作則、率先垂範,促進了革命力量的團結。毛主席這番雪地即席講話,堅定了紅軍的信心,鼓舞了紅軍的鬥志。如今,長征精神依然激勵着新一代共産黨人以堅韌不拔的鬥志攻堅克難。
7月18日,實踐小組來到梁家河,學習感悟了習近平同志的七年知青歲月曆程,聆聽了由延川縣委黨校校委委員、梁家河培訓學院培訓一部部長、高級講師亢婉紅帶來的專題講座《習近平七年知青歲月》。小組成員了解到習近平總書記經曆的“跳蚤關、飲食關、勞動關和思想關”四大關,并為梁家河老鄉所辦的一系列實事,留下了難以磨滅的青春記憶和精神财富。
王卓倫同學表示:“曆史前行的每一步,都需要精神的滋養。作為一名入黨積極分子,接受黨史教育尤為重要。此次來到延安實地研學,感悟延安精神,汲取信仰力量,更促使我積極奮鬥、堅定信念。在今後的學習生活中,我将以‘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精神開拓進取、砥砺前行。”
秦雲莉同學認為:“延安精神在中國革命曆史上發揮了舉足輕重的作用,在現在乃至未來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過程中,其作用仍不可磨滅。學史可以明理、學史可以增信,此次學習黨在延安的十三年奮鬥曆史,促使我樹立起嶄新的奮鬥姿态,以時不我待的緊迫感強化自身能力素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