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 張曦冉)6月16日下午,華東師範大學社會發展學院院長文軍教授做客我校,以“社會工作介入鄉村振興的實踐探索”為主題進行學術講座。本次講座由李祖佩教授主持,社會工作系王翠琴老師、袁泉老師、熊景維老師、社會學系阙祥才老師及來自社會工作等專業的本科生和研究生同學參加本次講座并互動交流。
講座主要從“鄉村振興的政策背景”“鄉村内生發展的理論内涵”“鄉村振興中的内生發展實踐困境”以及“社會工作在鄉村振興中的本土應用”四個方面展開。文軍教授從中共二十大報告等相關文件中有關“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政策表述談起,對增強脫貧地區和脫貧群衆内生發展動力的現實背景進行闡釋說明,他指出,自2016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增強農村發展内生動力”後,此後連續六年的“一号文件”都對中國農村的内生發展提出了明确要求,但目前中國鄉村發展實踐中的“價值内生取向”和“行動外生取向”的張力仍未解決。中國社會工作和鄉村建設在曆史淵源和現實情境方面都存在很深的關聯,因此應該重視社會工作在鄉村振興中的促進和推動力量。
文軍教授認為,内生問題構成了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時期中國鄉村社會發展所面臨的共性和持續性問題,但也為兩者的銜接提供了方向指引和動力機制。他從理論起點、發展假定、主要發展問題及發展重心四個方面對鄉村發展中“外生發展模式”和“内生發展模式”的二元取向進行梳理,指出“自上而下”的外生模式和“自下而上”的内生模式均無法在現階段實現鄉村振興的目标,因此需要構建新内生發展模式,以彌合“外生-内生”發展的張力。
随後,文軍教授從價值、主體、行動、以及結構等方面對鄉村振興中的内生發展實踐困境進行闡釋,并結合其本人在雲南尋甸縣金所街道澤鐵社區開展的社會工作實踐詳細介紹了新内生發展模式的形式特征和内涵特征,認為可以通過在價值層面梳理新内生發展理念、在主體層面進行三層社區化賦能的有機嵌合、在行動層面開發網絡聯結中的資源以及在結構層面建成鄉村韌性治理體系,從而構建“内外共生”的鄉村發展格局。
最後,文軍教授總結道,農村社會發展必然要建立在本地性和内生要素之上,但可持續發展和高質量發展又必然要求農村具備與外部互動、聯系、抵抗壓力以及主動抓取資源的能力。可以說,農村社會發展是地域性的發展問題,是多部門發展的問題,更是網絡發展的問題。對此,鄉村研究必須要關注。
講座最後,李祖佩教授進行總結發言。他認為,文軍教授對新内生發展模式與傳統發展模式進行系統比較,在理論意義和方法論意義上都能夠給予在場師生很大的啟發和思考。此次講座内容豐富、意蘊深刻,為當前鄉村發展中,社會工作者的探索指明了方向。
審核:李祖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