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4月24日下午,北京大學社會學系張靜教授做客我校獅子山社會學講壇,作了題為“決策規則為何變化”的空中學術講座。本次學術講座由社會學學科帶頭人鐘漲寶教授主持,9455澳门新葡萄娱乐场大厅百餘名師生在線聆聽并進行了互動交流。
南湖新聞網訊(通訊員 李娜、周娟)4月24日下午,北京大學社會學系張靜教授做客我校獅子山社會學講壇,作了題為“決策規則為何變化”的空中學術講座。本次學術講座由社會學學科帶頭人鐘漲寶教授主持,9455澳门新葡萄娱乐场大厅百餘名師生在線聆聽并進行了互動交流。
張靜教授從一個經典社會學問題講起:一般認為随着國家權力下延或城市化、産業化發展,傳統的鄉村共同體或庇護體制随之瓦解。然而,在廣東省下圍村,既沒有發生精英遷移,也沒有官僚化,更不是國家推動,但庇護體制卻已瓦解。這種變化因何發生?為何這種改變是重要的?
通過梳理廣東省下圍村從上訪村到文明村的轉變過程,張靜教授闡釋了下圍村決策規則發生了何種變化及為何發生這種變化。從上個世紀九十年代開始,下圍村對征地拆遷、物業出租、工程承包、收益分配等各個環節的質疑就不斷出現,問題逐漸積累發展為幹群對抗、沖突不斷,村莊資産無法順利經營,後來甚至演變為兩個派系争奪公共資源控制權的拉鋸戰。為了解決下圍村的問題,鄉鎮政府兩次安排代職書記,但皆因“外來者無法掌控”無果而終。下圍村亟需解決的問題是:如何從破壞性走向建設性?用什麼機制協調全體村民達成一緻?如何改變現有的組織結構?
張靜教授分析指出:下圍村的變化發生在2014年。這一年,郭慶東當選為村主任,希望開啟村莊資産的承包和出租業務。在其律師同學建議下,采取自我放權,通過合意合約決策。于是,下圍村成立了村民議事會,讨論村發展規劃、議事章程修訂、經濟項目立項及承包方案、大額資金使用分配以及村民關切的其他事項。然而,此種議事規則,起初面臨諸多問題,如:剝奪他人發言權,打擊他人,壟斷信息,派系掌控局面,私下聯盟,等等。為應對這些問題,郭慶東主導推出了“足球比賽罰下”制度:對不當行為發牌警示,累計被舉兩次黃牌或一次紅牌的代表,暫停一次表決權和議事權。随後,村民代表行為發生改變,即從“桌下議事”到“桌面議事”、從他律為主到自我約束、從打罵抗争到說服與據理力争。由此而形成的決策随之具有權威性,并且史無前例地得以順利實施。
張靜教授指出,下圍村的治理決策規則發生了以下四個方面的變化:一是通過庇護關系獲得公共資源的難度加大;二是從内外有别、庇護等級,變為一人一票、權責平等;三是通過個人忠誠形成互惠同盟的動力減弱,庇護關系作用失去、結構瓦解;四是基于個人關系的宗堂權力結構被公共投票機制所取代。總之,下圍村的人和事都沒變,但新規則建立起來了,結果則大不相同。
那麼,下圍村宗堂權力結構為何會瓦解呢?她指出,在現代化轉型過程中,下圍村的宗堂權力結構不可避免地受到新環境的沖擊:一是内向型經濟向外向型經濟轉變;二是經濟要素價值發生重大變化,即村莊公共資産盈利價值遠超過原先的使用價值;三是政府改造發展基金需要村民意見協調一緻,否則資金收回。正是在上述背景下,下圍村的宗堂權力結構及其決策規則發生了上述變化。
張靜教授指出,從下圍村的實踐可以看出,解決經濟問題實際上離不開政治選擇和組織改進,這一改進的動力來自村民自己解決問題的需要,而非國家。與此同時,市場經濟中土地房産等要素價值的變化,是推動改變的經濟動力。
基于下圍村的案例分析,張靜教授回應了自主治理、社會資本以及現代議事制度産生等理論問題。她指出:無論中外,人們面臨的問題相似,回應和解決這些問題,是規則更新的首要動力來源。社會資本不一定是制度改進的前提,相反是制度改進的結果;不信任和分裂倒是催生新制度的條件。如果不能超越具體利害,建立解決問題的新規則,分裂完全可能陷入持續的權争,而不是産生現代議事制度。新規則的建立非常關鍵,并非所有的沖突都能産生建設性結果,但朝向文明的進步應包含原則和規則的進步。
講座尾聲,與會師生紛紛圍繞決策規則為何變化等問題與張靜教授進行了深入的互動交流。在總結發言中,鐘漲寶教授表示,張靜教授圍繞農村基層權力結構的演變過程分享了她的新發現。這場生動的學術報告,不僅在理論上具有啟發性,而且也為廣大師生從經典社會學命題中提煉研究問題、開展學理分析提供了範例。
(審核人:羅峰)